擁抱森林,守護未來—「綠博森生不息 Living Forest」喚醒人與自然的共生記憶
Views: 1
【記者游本謀/蘇澳報導】

宜蘭綠博森林館,有多項寓教於樂的遊樂設施。

代理縣長林茂盛等一起在綠博森林館植樹。

小朋友在綠博園區玩遊戲。
一場以永續森林經營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為主題的互動展覽「森生不息 Living Forest」在綠博躍然登場。宜蘭縣代理縣長林茂盛17日邀請大家走進森林、理解森林、守護林間多樣生物,一起成為與自然共存榮,讓森林不息,生生不息的《森林人》。
聲景地景共同演繹寂靜山徑有聲似無聲的寧靜步道
漂流巨木,紅檜扁柏的巨大身形豎立入口兩側形成森林山徑地景。潺潺流水、鳥叫蟲鳴,舒服悅耳的森林聲景讓人瞬間陷入寧靜步道的靜謐沉浸。水霧蕨植、台灣原生瀕危生物熊鷹、靈動的原生麝香貓與本土唯一野外牛科的特有種生物台灣野山羊共同構築森生不息意象。
走近年輪,讀懂森林的時間語言
在「沐木之徑」,觀者可透過年輪木紋的展示閱讀,直觀理解感受樹木如何記錄著時間、氣候與土地的變遷。每一道年輪的曲線,不僅是生命的軌跡,更是科學家解讀氣候變遷與環境變化的自然檔案。
珍木芳香,人文與自然交會
展區佈建五種台灣珍貴樹種,紅檜、肖楠、台灣扁柏、樟樹與台灣杉,透過聞香瓶、實木展示與手工藝品,呈現森林的美學與實用價值。木材的天然香氣,搭配其在建築、工藝與生活中的應用,訴說著人類與森林長久以來的合作關係。
林下經濟,綠色生活的永續實踐
在「森林食堂」,觀眾將認識到來自宜蘭的林下經濟作物與森林副產物,如段木香菇、台灣金線連與土肉桂等,這些作物不僅滿足市場需求,更實踐不砍伐、不破壞的共生採集模式。從天然的養生茶到環保清潔用品,森林在悄然之間滋養著人類的日常生活。透過互動式創意教具,讓大小朋友了解每一口食材、每一件木作背後,都是對自然的一份尊重與珍惜。
如山神般的森林護管員背負的不只是重量
「巡山日記」承載了森林的故事,從救援受傷動物到阻止非法砍伐,從防火巡查到意外發現新物種,這些日常片段展現了森林護管工作的重要意義,讓森林得以生生不息。認識森林護管員,了解他們如同山神般的存在,是森林與生物永續存活的重要依靠,也向護管員們表達敬意與感謝。
國土生態綠網串起生命共融交織網絡
國土生態綠網是一張由保護區、自然棲地、河川和綠地交織而成的綠色生命網絡,為台灣的野生動植物提供安全的遷徙通道。這個網絡連結起不同的生態區域,讓動植物能夠自由遷移、繁衍,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平衡,是人類與生物共存共好的重要生態政策。展區以木作圖畫工藝展示藍綠網交織的生命群像,宣導認識綠網保護之瀕危生物。動線旁還有碳吸存能力前五名,相思樹、光蠟樹、台灣櫸、肖楠以及樟樹五種減碳冠軍樹種的種植與解說。
FSC森林驗證,森林永續未來保證
在森林小屋裡,宜蘭縣在地優良企業興中紙業以SDG12負責任消費與生產的永續態度,展示各種經FSC森林驗證的紙製產品,包括全紙漿模造無淋模的紙杯,可取代大量塑膠的全紙杯蓋,可於田間分解結合育苗、定植,抑制雜草等三項功能的育苗盤以及天燈紙底座等商品,展牆上更與成功國小師生一起採用紙杯蓋堆砌拼貼成馬賽克畫,將五色鳥的靈動優美躍然牆上。而推廣FSC的意義在於當消費者選擇購買印有FSC森林管理委員會標籤的產品,意謂著其生產製造所使用的木材或紙漿來自於經過驗證的良好管理森林或採用循環回收再製原料,避免森林樹木遭受濫墾濫伐,保護森林生命的存續。
國產材鑰匙圈DIY與馬藍藍染小手帕製作
豐富多樣的環境手作體驗向來是綠博經典特色,森生不息館以在地木材彩繪製作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木作吊飾,也運用林下經濟作物「馬藍」進行天然植物拓印染色,將藍染文化與永續農業實踐融入生活。
台灣森林,是我們共同的綠色資產
在氣候變遷與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日益嚴峻的今天,「森生不息」展覽所傳遞的不僅是與森林生物共存的知識,更是一份行動呼籲,唯有理解森林、善待森林,才能守護我們自身的未來,邀請每一位民眾,一起成為森林的守護者,讓永續的綠意從心中蔓延,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