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臺灣民主蘭城尋蹤》帶你認識宜蘭民主先賢

分享本文:

Views: 5

【記者游本謀/宜蘭報導】

游錫堃院長展示著作《臺灣民主蘭城尋蹤》。

游錫堃院長說明出版《臺灣民主蘭城尋蹤》源由。

出席新書發表會來賓和游錫堃院長合影。

游錫堃院長為其著作簽名。

游錫堃院長用台語吟唱其詞作。

發生在日治時期「治警事件」,今年滿100週年,百年來台灣在追求民主的過程中,都見到宜蘭人在期間都扮演重要角色,立法院長游錫堃公務之餘花了3年時間,整理日治至戰後時期,台灣人為了民主犧牲奉獻的史料,與楊晉平、黃文瀚兩位老師共同編著《臺灣民主蘭城尋蹤》,2日舉行新書發表會,探尋「蘭城四傑」蔣渭水、石煥長、蔣渭川、郭雨新在為爭取民主所做貢獻,游錫堃表示,這本新書有其個人看法,對錯與否有待各界共同探討,因此,5月19日、20日兩天將在宜蘭大學舉辦「臺灣民主.蘭城尋蹤」學術研討會。

仰山文教基金會出版《臺灣民主蘭城尋蹤》在全國首座縣定古蹟宜蘭碧霞宮舉行新書發表會,邀請編著者、立法院長游錫堃親臨主持,游錫堃細說從頭指出,出版這本書的宗旨「追尋民主源流、重建宜蘭精神、推動舊城振興」,因本書中的民主先賢,都居住在宜蘭市北門,於是從講述「北門口的故事」為新書發表會揭開序幕。

游錫堃指出,1923年1月16日石煥長報備成立「臺灣議會期成露盟會」發生的「治警事件」,迄今剛好滿一百週年。令人好奇的是當年石煥長、蔣渭水出身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的宜蘭舊城,為何會在臺灣人追求民主的運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後,1927年蔣渭水發起、創立「臺灣民眾黨」、1946年「臺建協」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1960年「中國民主黨」、1979年「美麗島雜誌社」、1986年「圓山組黨」等五大政治結社中,宜蘭人又為何總是扮演重要角色?他們彼此之間的人際與地緣關係,和同樣出身於宜蘭城內的前清進士楊士芳、「抗日三猛」之一的簡大獅及仰山書院是否也存在著直接或間接性的關聯?真相如何?值得大家進一步探討。

值得一提的是,蔣渭水等人以石煥長為負責人成立臺灣史上第一次政治結社「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在向臺北北警署報備時被禁;2月16日蔣渭水、蔡培火等人再以林呈祿為負責人,轉向東京早稻田區警察署報備獲准。此舉使臺灣總督府臉上無光,乃蒐集證據於同年12月16日,以違反《治安警察法》為由,展開全島搜索、拘禁、逮捕,受迫害者多達99人,成為對臺灣民主發展影響巨大的「治警事件」,蔣渭水判刑4個月、石煥長遭判3個月。以刑期計,遭判有期徒刑7人合計23個月刑期中,宜蘭人就佔了7個月,超過全部刑期的百分比的30%,其比重為全臺各縣市之冠。

在講述《臺灣民主蘭城尋蹤》主要內容後,游錫堃並在會場用台語吟唱他為「臺灣議會期成露盟會」百週年所寫的詩作「賢結社議期盟,總督專權禁令橫,轉進東京官署准,回歸台北府衙征;會員壯氣迎枷鎖,幹部雍容入獄棚,蔣石雙雄生僻遠,蘭城底事出豪英。」,博得會場來賓熱烈掌聲喝采。

游錫堃院長最後並為出席新書發表會各界來賓在《臺灣民主蘭城尋蹤》簽名並合影留念。同時邀請與會來賓參加5月19日、5月20日於宜蘭大學舉辦的「臺灣民主.蘭城尋蹤」學術研討會,一同探討屬於蘭城的歷史,發揚地方先賢不畏艱難、爭取民主的努力與貢獻。


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