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文教藝文

【林孝信文化基金會慈善之夜】結合七團聯演,打造宜蘭史上最強合唱陣容!從國中團到青年團交流共學,推動音樂教育邁向新高度

分享本文:

Views: 1

【記者游本謀/宜蘭報導】

來自斯洛維尼亞的合唱指揮祖潘契琪,於蘭陽女中展演廳親自主持大師班,帶領宜蘭在地與國際青年合唱團員,以身體律動探索聲音的表達與共鳴。

斯洛維尼亞聖史坦尼斯拉夫少女合唱團參訪蘭燈空間《祝福之地:愛與奉獻的回聲》特展。

《祝福之地:愛與奉獻的回聲》特展現場,由莊文生教授親自導覽聖史坦尼斯拉夫少女合唱團團員,深入認識林燈先生的故事與宜蘭在地的人文精神。

【林孝信文化基金會慈善之夜】一連兩天在宜蘭、台北演出,林孝信總裁(中)都親自到場支持,展現推動藝文教育的堅定初心。

【林孝信文化基金會慈善之夜】結合七團聯演,打造宜蘭史上最強合唱陣容。(前排左起斯洛維尼亞作曲家裘比、林燈基金會總執行長林純美、中保基金會董事長林建涵)

蘭陽女中合唱團受邀擔任音樂會開場團,以純淨音色展現青春風采。

【林孝信文化基金會慈善之夜】宜蘭場。

【林孝信文化基金會慈善之夜】台北場。

每年亞洲最具規模的合唱盛事─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今年與林孝信文化基金會攜手合作,7月26、27日一連兩天,分別於宜蘭演藝廳、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辦【林孝信文化基金會慈善之夜】,為本屆音樂節揭開序幕,不僅結合國內外優秀的音樂團隊,和在地合唱團同台演出,更難得促成來自斯洛維尼亞的聖史坦尼斯拉夫少女合唱團指揮祖潘契琪(Helena Fojkar Zupančič),特別為宜蘭在地青年合唱團隊開設大師班,帶來難得的國際交流體驗。

這場由基金會主導引進的國際大師班工作坊,於蘭陽女中展演廳舉行,參與團隊包括蘭陽女中、羅東高中、羅東國中、復興國中、蘇澳國中、聲納合唱團與五十蘭合唱團。祖潘契琪的教學跳脫傳統發聲訓練框架,從身體律動與聲音覺察出發,引導學生建立聲音與身體之間的連結,並實際帶領練唱斯洛維尼亞作曲家裘比(Ambrož Čopi)為本次活動創作的《詩篇清唱劇》片段,透過實作讓學員們感受語言、音色與情感之間的細節變化。

多位學員直言,這場課程形式雖簡單,卻是以一種不同於常規教學的方式,讓大家重新思考合唱的可能性,並表示:「第一次接觸這種教學方式,跟平常熟悉的合唱課很不一樣,尤其是用身體去感受聲音的來源,才發現自己以前忽略了很多細節!真的很感謝有這樣的機會,能直接跟國外老師學習,這堂課對我們來說真的非常珍貴!」

除了大師班的交流,基金會也安排聖史坦尼斯拉夫少女合唱團前往蘭燈空間,參觀正在展出的《祝福之地:愛與奉獻的回聲》特展。在基金會委員莊文生教授的導覽下,團員們透過林燈先生與范鳳龍醫師的生命故事,更深入理解宜蘭這片土地所承載的文化價值與人文精神,尤其當他們得知即將演唱的《丟丟銅仔》,正是源自宜蘭在地童謠時,團員們驚喜地露出笑容,更在展場中群體即興哼唱了起來,讓現場氣氛彷彿跨越了語言、感受出真摯動人的文化共鳴。

而此次由林孝信文化基金會和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共同策劃的【林孝信文化基金會慈善之夜】,也在7月26日於宜蘭演藝廳盛大登場,集結了包括蘭陽女中合唱團、聖史坦尼斯拉夫少女合唱團、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聲納合唱團與五十蘭合唱團等七組團隊共同聯演,龐大的演出陣容與協作規模,堪稱近年來宜蘭音樂活動的一大突破,不僅展現出跨文化合作的高度媒合力,也體現了林孝信文化基金會推動地方人才走向世界的行動力。

音樂會的上半場由蘭陽女中合唱團與來自斯洛維尼亞的聖史坦尼斯拉夫少女合唱團輪番演出,最後合唱台灣民謠《丟丟銅仔》,以清亮純粹的聲線展現青春氣息;下半場則由作曲家裘比親自指揮,帶領約150名青年樂手與合唱團員,首演他專為本次活動量身創作的《詩篇清唱劇》。樂曲當中融合台灣本土的文化元素與斯洛維尼亞的音樂和聲語彙,從旋律到結構都充滿文化交織的深度,同樣的演出陣容於翌日移師至台北國家音樂廳,也讓許多首度登上國家級舞台的宜蘭在地團員們,在緊張與興奮交織中完成個人的成就解鎖。

長期推動音樂教育的林孝信文化基金會,近年積極導入國際資源進入宜蘭,透過與國內外優秀音樂機構的合作,積極創造跨文化交流的實踐場域。本次與國際級合唱團隊的合作,不僅讓宜蘭學子有機會與世界接軌,也讓國際音樂人深入理解這片土地的文化底蘊。未來,基金會仍將持續引進多元音樂資源,透過教育扎根與藝術共創,來擴展在地連結世界的文化能量。


分享本文: